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深圳警航:守护“创新之都”的蓝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5/4/2 10:06:04
浏览次数:45  

  文/贺永泽

  在旋翼轰鸣的深圳南头直升机场,沈冈与杜辉正在机库内调取直升机发动机的循环数据,他们是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以下简称“深圳警航”)的两名直升机维护工程师,从2004年6月7日深圳警航成立伊始,他们亲历并见证了这支队伍21年的蓬勃发展,而此刻也对深圳警航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始终以持续创新和高效率著称。在公共安全领域,深圳警航的成立和发展正是其探索现代化城市治理模式的重要体现。自2004年成立以来,深圳警航逐步发展为一支多功能、技术先进的警务航空力量,不仅在治安巡逻和应急救援中扮演重要角色,还成为深圳科技与效率结合的典范。

  一、诞生与初创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6月,至今已经走进了第45个年头。特区的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后,便进入了快车道,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治安、交通与应急需求急剧增加的大背景下,深圳市公安局于2003年正式筹备组建警务航空队,是全国范围内较早成立的警务航空力量之一,标志着深圳在公共安全领域进入了空中立体化作战的新时代。
  技术团队的初期组建是困难的,人才引进是一大难题。沈冈介绍说,他和杜辉作为专职招录的优秀大学生,刚进入警队的时候是一穷二白的。身为筹建组成员,需要提前制定各种技术文件、标准依据,虽然有原始技术资料,但是却没有实际的直升机作为参考,因为这个时候直升机还没有到位。同时,在缺少工作经验的情况下只能根据照片或者各种参考资料进行翻译理解,可以说筹建之路非常艰难。
  2004年6月,深圳市公安局的第一架警用直升机到位。这是一架由意大利阿古斯特公司(现为莱昂纳多股份公司)生产的A109E型直升机,而此时飞行员加上维修技术人员也只有5人,航材、专用工具更是十分短缺。在这种设备和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初始团队以高效务实的作风迅速适应了城市公共安全需求。
  创始初期,在各种警务应用场景还没有铺开的时候,大队主要任务是开展治安巡逻与交通监控,并尝试执行简单的应急救援任务。2004年11月,警务航空队成功参加了深圳市公安局开展的大练兵汇报演练,并在现场承担空中指挥、警戒以及装备展示任务,这为警航未来的多功能拓展奠定了基础。

  二、摸索与发展

  1.初步探索期(2004~2009年)
  在成立后的头几年,深圳警航着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标准化警航体系,并培养基本的飞行与维修能力,逐步适应城市日益复杂的公共安全需求。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常规飞行训练和空中巡逻为主,同时辅助完成简单的空地联动任务。在此期间,警航队先后引入了陆军航空兵转业的成熟飞行员,增添了空中新鲜血液,同时维修队伍在原有基础上也有新进技术人员的加入。
  2006年9月,深圳警航参加了在我国中部某城市举行的全国警务飞行综合演练任务。在演练期间,参加演练飞行18个飞行日、22个场次,共飞行130架次、37个飞行小时,圆满完成了飞行演练任务。这不仅锻炼了队伍,而且实现了学习、交流和提高警务飞行技术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此期间缺乏相应的人力物力,但是技术人员敢于啃硬骨头。飞行人员不仅完成了各个科目的训练任务,还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飞行任务;维修人员除了航线维护工作外,还依靠自身技术力量独立完成了所有的定检维修任务。所有人员齐心协力,在很短的时间内,深圳警航迅速成长为全国警航的头部力量。
  2.稳步发展期(2009~2019年)
  进入到2009年,深圳警航迎来了装备升级和任务扩展的双重挑战。2010年,深圳警航在原有一架轻型直升机的基础上,引进了一架阿古斯特AW139中型直升机,警航任务逐步覆盖巡逻运兵、空中指挥、山地搜救等领域。与之同步的是,警航技术人员进一步补强,新进引入一批零起点飞行员,补充了飞行队伍;同时,特别招录了一批富有维修经验的维修人员,为维修团队注入了新的技术力量;在此期间还成立了空勤中队,空勤人员是各种警务飞行任务的遂行者,他们的表现决定了各种警务应用任务的成功与否。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深圳警航逐渐走向成熟,从简单任务逐步覆盖全方位场景遂行能力。深圳警航参与了大量的警务活动,涵盖大型警务演练、任务安保、应急拉动、紧急救援等,发挥出良好的社会效能,受到了广泛好评。
  2011年5月13日上午9时20分,警务航空大队按照工作计划安排,实施训练飞行。在飞行过程中,机组人员突然从警用电台里收听到大运火炬将于9时30分从特警支队转场到广州传递的信息,机组人员立即驾驶AW139型直升机飞抵市局战训基地上空,及时将训练飞行转换为任务飞行的飞行模式,主动开展大运火炬转场安保工作,在深圳市辖区内的大运火炬转场线路上空,为大运火炬转场车队实施空中警戒巡逻。 
  2012年5月,根据公安部办公厅的通知要求,经局领导批准,大队派出1架AW139型直升机和16名警航专业技术人员 (其中飞行员6名、机务人员5名、飞行管制指挥员2名、空中任务员3名),参加“警鹰-××”(行动代号)演练。全体参训人员自5月3日至22日,经过20天的艰苦奋战,总计飞行63小时5分,圆满完成了此次应急拉动演练、集中训练和转场归建飞行任务。
  2015年是飞行任务大爆发的一年。4月,A109E型直升机完成1600小时定检工作,从江西省某大型维修单位、经停湖南两地方航站加油,并在转场任务完成当天,飞往广东省警务航空基地参加“全国警用航空建设推进会”;5月,A109E型直升机参加市局装备展示;6月,参加特警大鹏魔鬼训练营演练;9月,参加深圳市森林火灾防控演练;10月,深圳举行马拉松比赛,警航执行空中安保任务;11月,派员参加博罗特大罪犯潜逃追捕行动,并进行空中支援;12月,参加深圳市警营开放日活动和深圳光明新区山体滑坡救援。2015年全年,共完成任务飞行51小时、124架次,成为建队以来执行任务飞行最多的一年,通过各种演练及实战任务,全体队员以过硬的本领和昂扬的斗志展示了深圳警航勇于担当、敢于亮剑的良好形象。通过这些任务,全面提升了深圳警航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了警用直升机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使深圳警航真正经得起实战的检验。
  3.前所未有之变局(2019年至今)
  时间进入2019年,国际政治及经济形势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而随之而来的国内经济发展也开始逐步由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圳市作为全国经济改革前沿,也相应做出了调整与改变。面对各种外界情势变换,深圳警航始终紧抓飞行业务不放松,坚持飞行安全底线。在既有条件下,完成了多项社会化警务任务,包括2019年举行的“深圳亮剑大型综合演练”、2020年联合深圳市海事局共同参与的“××代号综合演练任务”飞行、2021年坪山区土洋山火处置任务等大型演练与实战任务。
  2021年,深圳警航机队引进了两名新成员,分别是一架A109SP型直升机和一架AW139型直升机。它们的加入,使得机队整体作战力量形成了由线到面的突破。
  进入2022年后,全球经济形势面临各种不确定性,而国内“低空经济”概念的提出以及无人机的大范围应用,使得深圳警航的任务范围面临着新的挑战。无人驾驶航空器逐步替代了部分传统直升机的应用场景,警务飞行任务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在此形势下,深圳警航人需要从宏观着眼,拓展应用场景,谋求新的业务模式,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挥社会效能。

  三、特色与标杆

  1.从优秀“传、帮、带”到“零起点”扛大旗
  张辉、姚涵是公安部警务航空办公室培养的最早一批“零起点”飞行员。从基层派出所民警,经过15年的苦练精飞、磨砺锻打,他们如今分别成为飞行、指挥队伍的领导力量。
  张辉说,深圳警航在成立初期,飞行员队伍大部分都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经验丰富的飞行人员,也有从地方通航引进的成熟机长。他们将优秀的飞行员素质养成和丰富的飞行经验落实和融入实际飞行中,给后面的“零起点”飞行员起到了规范引领作用,形成了“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对此,姚涵不无感慨,从15年前加入警航那天起,年轻飞行员就一直学习和延续老一代飞行员的精神与技能,从青涩的年轻小飞成长为今天的飞行教员,在磨炼飞行技术、夯实实战技能、完成各项飞行任务的同时也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更新一代的飞行员。
  2.从“打磨技能”到“专业事专人干”
  深圳警航机务维修能力是警航队能够在全国警航系统中安身立命的王牌,这得益于他们常抓不懈的技能打磨。这支队伍从初创的3人小组到今天的11人团队,始终严格遵循公安部警务航空办公室颁布的警航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在实际维护工作中,严格以厂家各种技术资料为维修依据,符合行业惯例,采用行业最佳实践,对维修质量严格把关、精益求精。
  中国警航不同于民用航空,属于国家航空器,拥有自己的航空适航管理体系。但是在创始初期,这些还没有建立起来,只能沿用军、民航适航管理方式。在公安部警航办制定的警航规章体系建立之后,深圳警航立足自身,遵从规章依据,勇于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警航维修工作模式。
  现任机务领导胡清回忆说,维修团队的组建与技术技能的积累,离不开警航机务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对维修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创始前期,通过逐步摸索和刻苦学习,依靠自身力量圆满完成了A109E型直升机800小时内定期检查,这在整个国内警航业内创造了独立完成最高小时数定检的纪录,从而一举奠定了领先的维修能力及技术地位。
  随着警航机队规模的逐步扩大,加之厂家莱奥纳多公司将维修服务授权给国内CCAR145维修单位,其阿古系机型维修范围和维修能力得到扩展和提升,为了使维修质量与民航全面接轨,增加合法合规的监管手段,构建机队安全屏障,深圳警航逐步将直升机大型定检委托给第三方维修单位,这样的做法符合业内惯例、遵从适航规章。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做,此举既保证了维修质量,也确保了深圳警航既有的维修工程体系与航线维护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3.从深圳模式到全国标杆
  公安部于2004年成立警务航空办公室,是全国警航业务指导单位。2008年前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全国各省市迎来了警航大发展,各地省、市公安部门相继筹备成立警务航空队,深圳警航成为了各地警航业务模式学习及参考的主要单位。浙江、广西、云南,南宁、昆明、鄂尔多斯、大连等地相关业务单位均来学习交流。可以说,深圳警航在各地方的警务航空单位筹建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帮扶作用,帮助一些警航队伍渡过了初创时的困难时期。直至今天,这些警航队伍还对此念念不忘、心怀感激。
  深圳警航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交流,维修团队严格按照警航规章要求定期参加机型学习及复训,完成技术保持及技术更新。同时,也会参与直升机厂家及设备制造商组织的航空技术研讨会,通过学习交流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维修团队技术实力,巩固符合深圳实际需求的维修体系。

  四、技术与责任

  1.创新驱动“深圳成色”
  深圳警航的发展得益于城市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在公安部警航办统一业务指导下,深圳警航以军民航为依托,建立了先进的飞行标准和标准化的航空维修体系,始终以严苛的标准遵循和不间断的技术学习为驱动力。
  深圳警航的21年发展历程,是技术创新与实战能力不断融合的过程。从最初的一架直升机到如今的多机型、多功能作业体系,深圳警航不仅成为城市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全国警航发展的标杆。
  2.高标准、高效率运作
  深圳警航对标的是国内高标准CCAR-135合格证持有人,结合警航特色,逐步建立了一支由飞行、维修、空中任务组成的强大技术团队,以及由安全监管、指挥、保障组成的后勤保障力量。各个部门协同配合、高效合作,实施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在位备勤,具备完成各类警务任务和处置城市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并且其快速响应在多次突发事件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3.社会效能及未来发展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治安面日趋稳定,警用无人机大规模应用,警用直升机的社会效能发挥受到了些许限制,但深圳警航仍在不断探索城市消防、生态保护、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更多应用场景,强化警航在城市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秉承“深圳精神”,在技术和责任之间寻求新的突破,为城市与市民提供更高水平的空中服务。■
  
  【作者简介】贺永泽,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安全监管办公室主任,适航维修工程师,专注于航空技术研究、业内政策解析。
  
  (责任编辑:冯苗苗)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